关于知识付费

作者:无忧博主 2024-03-13 浏览:19
导读: 前天看了一篇关于知识付费的文章,「…」部分为引文。「《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1.88亿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则将达2...

前天看了一篇关于知识付费的文章,「…」部分为引文。

「《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1.88亿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则将达2.92亿人。」 哈哈~论2017年最火单词,【知识付费】一定是名列前茅啊。喜马拉雅、荔枝、得到、豆瓣、知乎...但凡是能传递知识的,都在翻花儿让人付费。从早几年火起来的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等读书类节目,到现在连教写字的音频节目都有了的局面,赞叹国内的蓬勃资本,搞啥都是一日千里雨后春笋呐。

利用上下班坐车等碎片时间读书学习的概念必然讨喜,也造出了精神繁荣的浓情幻觉。大家是比以前更爱学习了吗?

文章有一段说到「 “为什么中国人阅读率很低?”,知乎用户“山羊月”为此提供了一个思路:能否提高国人的阅读社交压力/激励?所谓阅读社交压力/激励,是指人们在日常社交中遭遇“别人看了这本书你却没看”的场景,从而激发“我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的压力或曰激励”。」

当然怕自己“不在场、不知道”的社交恐惧与尴尬远不止于读书这件事,现在不少事物的风行,不就是利用这般生怕自己掉队的心理吗。买到安全感和提升感的幻觉正是商机所在。这算是原因之一。在我看来,知识付费之所以呈今日趋之若鹜之势,还在于贩卖美梦。美梦之一:见效快。本质与“两周瘦20斤”“一周练出马甲线/蜜桃臀”“三天练好口语”等无异,刺激人雷厉风行,立马成仙。真以为三月后就是彭于晏那种 "Greek god" type of male physique了呢。这等诱惑就算人知道“不太可能”也是很难不去梦的。虽有应试急需抱佛脚的时候,但健身和学习从来都是低效且非一劳永逸的事情,比起达到某种效果,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的长期经验。时间上持之以恒,空间上逆流而上。资讯丰富、选择面广,对于想学习的人必然是省去了去多寻找的功夫。前互联网时代,仿佛只有王小波一人在读卡尔维诺,一本书传阅成海带的局面确实已经没必要了。然而购买知识产品,不等于掌握了知识,不等于咀嚼消化了知识,更不等于诞生新/高的认知。美梦之二:档次高。也是因为知识付费火爆,挖出了各大领域的砖家叫兽上师神仙CEO。别误解,我们肯定是需要老师的。前辈的辛勤果效必然是后辈成长的绝佳辅料。读前人作品如同与其灵魂见面,有师傅启发开眼界自然也是风味绝佳(如读宇文所安解析唐诗),然而大师教看书,咋慢慢就成了大师帮人读了呢。全靠大师嚼烂了喂?额…那大师还能帮上厕所吗?砖家所言就算全基于实践出于本心,也不等于就是真相。举个简单的例子。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刮“fat free”的饮食之风。因为人越来越胖,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于是一批砖家冒出来振振有词让“脂肪”来背锅。这下可好了,全民来当小白鼠。因为上行“脂肪是邪恶的”的谬论,下效的结果就是把食品里面的脂肪取出来了,但是无脂肪的食物吃起来基本就是一股纸味儿了,能让人吃得下去就往里可劲儿加糖可劲儿加盐。快进到今日,现在美国【人均】一年要吃152磅糖,听起来有点夸张,其实随便在超市买瓶果汁买个蛋白棒再加个酸奶(健康标配)就随便整下去50~60g糖了,稍开心点一天就整下去2两(这里说的是添加糖,也就是蔗糖。新鲜水果里的果糖因为有纤维素的原因糖分不会让胰岛素飙升那么快,但是也不益过食。)这么下去咋个不糖尿病心血管堵塞阿兹海默症迟早住院呢。糖是一种非常成瘾的物质,其代谢过程与酒精对肝脏的影响十分类似。所以说呢,求真思辨,如同吃喝拉撒,哪里是能代劳的。无论是关乎世界观还是身体保健,都是自我发现、认知之旅,批判性思考是一定需要的。一路有师傅相伴扶持甚好,然而所谓经典叙述仍需尽力亲历亲验。

对于目前知识市场的丰饶,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要是能有死而复生的科技,我巴不得有金主把曹雪芹等人从坟里挖出来讲课。)网上分类书单、免费Kindle下载几乎是触手可得。然而这都没有让读书这件事本身更容易。成长需要时间结网、经历碰撞,moment of epiphany之前必然有磨人的漫长铺垫。慢慢来吧。take time。哈哈,借蒋方舟之语来收尾,人们是更爱学习了,还是更爱付费了呢。

PS:

1️⃣虽说务实是群风,然而现象表明,人都是爱一本正经儿地买梦的。今天讨论的只是很微小的一个层面而已。屯房养老,整容回春,…可不都是一本正经儿地买梦吗。能买到某种幸福逻辑代换的幻觉也是巨大商机所在。既然追寻幸福,为何不问““人”为何?是因为面对“人”这个字,必然面对“自我”,必然经历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人生三绝望的痛苦?但如果不面对,岂不是在穷尽全力,奔向海市蜃楼云中玉宇?

2️⃣要是王小波被挖出来开专栏,我定是要搬小板凳候着的;博尔赫斯来中国,我怕是要学虹桥一姐了;曹雪芹还要开讲座怕是要出踩踏事件。哈哈哈我才是梦虫~

3️⃣对“糖”有兴趣的盆友,推荐你们看纪录片:

That Sugar Film

读这本书:

The Case Against Sugar

*本文引文出自:纸书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博主,如有疑问,请联系(762063026)。
本文地址:https://wuyouseo.com/it/3761.html

标签: